昨天下午,2023国际棋联女子世界锦标赛对抗赛第五场比赛在上海棋院落子,受邀开棋的嘉宾是心胸外科专家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周嘉。周嘉少年时代就开始习棋,曾获得上海市国际象棋比赛少儿组冠军。与国象结缘并受用至今,周嘉离不开曾外祖父、爱国棋王谢侠逊的影响。
(资料图)
图说:周嘉为棋后战第五轮开棋 中国棋院供图
赛场外的休息室,周嘉与棋院总教练单霞丽摆出一个开局。他介绍,“1974年我拿第一名,就走过‘古印度防御’。”小时候周嘉常去谢侠逊在马当路普庆里的家玩,他爱翻曾外祖父的藏书,有回找到一本“古印度防御”棋谱,奉为至宝,“那时年纪小记性好,都背了下来。”
有些读者可能觉得奇怪,谢侠逊不是中国象棋的大家吗?怎么也下国际象棋?
周嘉透露,其实曾外祖父很早就接触到这个舶来品。上世纪20年代,上海的万国象棋会里有外国侨民玩国际象棋的俱乐部,一位外国朋友邀请“中国棋王”谢侠逊去看看他们下的“象棋”。他去了一看,很快弄懂规则,然后就坐上棋桌对弈,结果还赢了。外国侨民都觉得不可思议,为什么一个刚接触国际象棋的中国人能击败自己?周嘉揭秘,“太外公发现外国人车、象都用得很好,但马却没有发挥作用。于是他借鉴中国象棋‘连环马’的招法,对手不知道该如何破解。”后来谢侠逊编写《象棋谱大全》,虽然讲解的是中国象棋,里面也用了近一百页介绍国际象棋。他解释:“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棋理有相通之处。国际象棋更加灵活,但也有死板的地方。”
图说:谢侠逊下国际象棋
1929年至1931年,谢侠逊三次在国际象棋大赛中夺冠。1934年访问新加坡,谢侠逊受邀与英国军人国象冠军亨特进行表演赛,结果获胜,轰动一时。次年,谢侠逊参加在广州举行的中、英、美、德、奥五国“银龙杯”国际象棋大赛,以18胜1和1负的成绩获得冠军。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国际象棋的国际比赛中夺魁。
国共合作后,谢侠逊毛遂自荐,以国民政府大使身份出使南洋。1937至1939年,他以棋会友,宣传抗日,筹得5000多万元及大量金银珠宝首饰,并动员三千多名青年华侨归国参战。周恩来将他誉为“爱国象棋家”。周嘉曾听曾外祖父说过:“这是我一生做的最大的事。”
“在宣传普及象棋上,太外公动了很多脑子。”周嘉说,“挂式大棋盘、车轮战、盲棋表演等都是他想出来的。后来,还发明了人棋表演。”事实上,到今天,马来西亚一带象棋比赛仍流行用挂式大棋盘,这都是爱国棋王谢侠逊留下的宝贵遗产。
图说:谢侠逊对周嘉有着很深的影响
棋理中,往往蕴含着做人的道理。谢侠逊总结过棋品八理:开局要紧,行一看三,不走废棋,落子无悔,敢于认输,绝不服输,给人颜面,和气共赢。“我们外科医生开刀,最重要也是‘不走废棋’,因为一刀下去,不可能再重来。”周嘉说,这就要求自己做到曾外祖父说的“行一看三”,做好周密细致的术前准备工作,拿出完善的手术方案;又比如,手术后的讨论就像下完棋复盘,每一步都要理清头绪,弄清逻辑,如此才能争取万无一失。
图说:棋后战第五轮,居文君与雷挺婕对弈
虽然医务工作繁忙,周嘉仍经常关注棋赛,也常与各界棋友交流。这次棋后争夺战首阶段比赛落户上海,力争卫冕的又是上海棋手居文君,而且,每轮比赛前,都有学棋的孩子来现场观看、学习。让人感受到上海发展智力运动的浓厚氛围。周嘉说,虽然今天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,但在青少年的智力开发和培养上,是有一个过程、一条曲线的,如果人类自身还要不断进步,象棋、国际象棋等智力运动的作用是不能被替代的,这也是曾外祖父、百岁棋王谢侠逊毕生普及宣传所追求的。(新民晚报记者 金雷)
标签: